发表日期:2016/4/13 来源:托普云农 浏览次数:2260次
人类文明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同时也有其弊端,比如最明显的就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物多样性带了了严重的威胁,而种质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来保存目前有限的种质资源,可以避免这些野生物种由于人类惠东而遭受灭绝。
也许很多人对这些野生物种的灭绝不以为然,认为建造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也只是属于劳民伤财的一件事情,但是这里可以用一个事实就能够说明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人,而杂交水稻的一个重要种质资源来源于海南的一种野生稻。而另外一个佐证是,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豆感染了囊孢线虫病,使其大豆生产濒于毁灭,后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囊孢线虫病的“北京小黑豆”,育成了高产抗病新品种,从而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并使其大豆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这些有限的种质资源,也许现在还不能看出其作用,但是对于将来人类的发展是有大用处的,因此在生物保护方面,大家应该要有长远的考虑。但是目前,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和影响,有太多的物种在人类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它的作用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这不可以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也坚定了人们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打造野生物种的“银行”的决心。
从某中意义上来讲,大家把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称作是野生物种的“银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能够为这些种质资源提供保护,避免外界的伤害,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延长种质资源的储藏时间,使其能够更久的保存下来,这其实和银行的功能非常相似。
挖掘野生种质资源中的功能基因为人类服务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有效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来抢救这些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为它们打造安全的栖身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