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旱塬地区,以及山东河南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常年干旱少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当地的小麦亩产不过三五十公斤,老百姓一年种十几亩小麦都不够吃,但现在因为小麦品种的改良,亩产提高到了400公斤。我国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中国粮仓”地位举足轻重。河南夏粮连年丰产丰收,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良种的支撑。
良种来自于小麦专家育种所得,在实验室里,遗传分析仪、测序仪、考种分析仪……一台台实验设备仪器,科技感十足。通过这些设备,专家可以更精准地找出影响小麦性状的优异基因。把小麦优质化提上了日程,开展了强筋、弱筋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育成了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并实现了大面积生产应用。河南省一大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顺应了我国种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中国的小麦满足中国人的胃作出了积极贡献。
小麦育种是一个非常艰辛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田间不断地观察、记载与选择。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时,可以用‘一把尺子一杆秤,牙咬眼瞪鼻子闻,育成一个新品种至少十几年。而现在有了现代仪器的加持,不仅从表型组学方面,而且还从基因组学和生理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品种选育,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率,实现了“精确育种”。我国小麦育种较西方国家还有所差距,但大家相信,随着专家潜心育种,必能得到大家需要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