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12/5 来源:托普云农 浏览次数:1665次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任务团队,围绕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与抗病、品质、产量以及杂优强度预测关联的分子标记入手,开发高通量检测方法。任务实施3年来,获得显着进步。
团队在建成玉米数字化育种和小麦赤霉病高通量检测体系的基础上,2019年集中挖掘筛选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抗条锈病基因和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并对368份小麦种质资源和黄淮区378份水稻资源进行抗性基因检测,已获得经验证可用的小麦抗病基因分子标记6个,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8个,同时筛选到含有目标基因的载体亲本近50份,这些亲本已在育种企业亲本配组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团队还持续开展技术服务,年检测样本量达5000个,检测通量升至300万次/年。团队利用糯质基因wax、半糯基因Wx-mq、香味基因fgr有效功能标记筛选技术,先后选育了“南粳505”“圣香18”“圣糯1号”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并通过山东省审定。
为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团队日前在济宁水稻试验基地成功举办了“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成果现场技术观摩展示会,展示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并围绕稻瘟病抗性提高、稻米品质改良、DNA指纹鉴定等实际问题对接种业企业开展研究、服务,初步建立了水稻DNA指纹鉴定技术服务体系、稻瘟病抗性评价体系及优良食味稻米高效筛选技术。(来源:农民日报)